為了提高不銹鋼管擠壓機的小時擠壓次數,提高生產率,在設計擠壓機時,除工作行程的移動速度必須根據工藝要求選擇之外,往往把空程速度提高,一般為300~500mm/s,有的甚至高達600~700mm/s,為了防止高速回程對設備造成的沖擊和振動,采用了回程速度控制的“慢一快一慢”變速系統,并在擠壓將近結束時剩余10~30mm的壓余作為緩沖。壓余在擠壓結束后必須切除,切除壓余的方法有模前鋸和模后鋸。

模(mo)前鋸切: 擠壓結束后,擠壓桿后退,擠壓筒松開,壓余和擠壓墊留在擠壓筒中離開擠壓模一段下鋸間隙的距離(靠擠壓筒的一邊為模前),與此同時,芯棒快速返回,滑鋸下降鋸切壓余。一般擠壓管材和簡單形狀的型材采用模前鋸。模前鋸節約材料,提高成材率,但需要配置拉出裝置,對于大口徑厚壁管的擠壓,也可以采用頂出裝置。拉出裝置一般采用液壓夾鉗,其使用時夾緊力的大小要適當,以免夾偏或夾不住,鉗口根據鋼管的規格更換,夾緊之后由液壓缸拉出。
模后(hou)鋸切: 擠(ji)(ji)壓結束后(hou)(hou),啟動模(mo)架軸向(xiang)移動裝置(zhi)并與(yu)擠(ji)(ji)壓筒一(yi)起移動到模(mo)后(hou)(hou)鋸(ju)切的位置(zhi)進行鋸(ju)切。模(mo)后(hou)(hou)鋸(ju)浪費材(cai)(cai)料,但擠(ji)(ji)壓制(zhi)品從擠(ji)(ji)壓機拋出方便(bian)。一(yi)般擠(ji)(ji)壓小斷(duan)面的型(xing)材(cai)(cai)、薄壁(bi)管材(cai)(cai)和經(jing)多孔模(mo)擠(ji)(ji)壓的型(xing)材(cai)(cai)采用模(mo)后(hou)(hou)鋸(ju)切除壓余(yu)。采用模(mo)后(hou)(hou)鋸(ju)時,制(zhi)品的尾端形(xing)狀不(bu)會受損。
如果(guo)不銹鋼(gang)管(guan)擠(ji)壓(ya)(ya)機不允許在模后(hou)鋸(ju)切壓(ya)(ya)余,而型(xing)材的橫斷面又(you)很小,則為了使壓(ya)(ya)余與產品容易分開,可采用帶有緩沖墊的擠(ji)壓(ya)(ya)坯(pi)料。緩沖墊完(wan)全留在壓(ya)(ya)余里(li)。為了防止坯(pi)料和緩沖墊焊合,可在坯(pi)料和緩沖墊之間裝設一個橡膠石棉墊,或采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無壓(ya)(ya)余擠(ji)壓(ya)(ya)使用的塑性墊代替緩沖墊。

